在日常业务分析和复盘中,“同比增长”几乎是每一位分析师和管理者都离不开的核心指标。但你有没有发现,同比可视化总是千篇一律?如何让同比分析更直观、更易于理解,甚至能一图胜千言?
最近,数据粉 Jacob 发布的《Seven Bar Charts to Visualise Year-Over-Year Growth》 Viz 上榜 Tableau Public 每日精选。他基于 Superstore 示例数据,设计了 7 种不同风格的同比分析条形图,不仅创意满满,还对比了每种图表的优劣势。
今天,我们就来带大家一探究竟,看看 Tableau 同比分析还能玩出哪些新花样~
01 附带参考线的蜡烛条形图
如图所示,附带参考线的蜡烛条形图(Candlestick with Reference Lines)是一种直观、细致呈现同比增长的可视化方式:
主体是“当前周期”(Current Period)以深灰色条形表示;
参考线(灰色竖条)标注“当前”与“上期”之间的距离,强调两期之间的绝对差额;
以蓝色/红色表示的“蜡烛条”用于表示同比增减幅度(蓝为正增长,红为负增长);
标签文本用于显示增幅百分比和当前值,并带有上下箭头表示增减方向。
这种图表特别适合用在需要精确比较本期与上期差异的场景,尤其是在年度或月度对比分析、销售业绩汇报或财务结果追踪中效果会更加突出。当两期之间的数值差距很小时,参考线有助于更精准地定位“上期”的具体位置,避免数值差异被忽略。
在备注中,Jacob 提到:尽管这种彩色蜡烛条很有视觉吸引力,但当出现负增长时,标签与主条之间的距离会变大,导致视觉上不够紧凑。此外,行与行之间的间隔采用浅灰底色,可帮助你区分不同类别的数据。
同时,Jacob 还分享了一些感受。他认为参考线是否保留可视情况而定,绝对差异很小时虽然有用,但也可能让画面稍显复杂。箭头虽然“锦上添花”,但能在变化极小、蜡烛条难以分辨时补充方向信息。
不过,如果数据差异已经小到看不见蜡烛条,那么到底是涨还是跌,其实也没那么重要了。
02 嵌套条形图
对于分析师来说,嵌套条形图(Bar in Bar)是一种常用且直观的同比分析对比方式:
深灰细条表示“当前周期”(Current Period)数值;
浅灰粗条为“上期”(Prior Period)数值,放在“当前”条形下方作为对比背景;
每个条形右侧显示同比增减的百分比及本期金额;
正增长用蓝色向上箭头,负增长用红色向下箭头直观区分。
这样一来,两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大是小,都能通过条形长度的直观对比一眼分辨。此外,整个标签紧贴在“当前”条形末端,既不会遮挡条形,也让阅读体验更为顺畅。
Jacob 提到,这种嵌套条形图是他最喜欢的可视化方式之一,因为虽然“上期”的条形只是背景,但条形长度的差异对比一目了然。此外,数值标签的对齐也让整体视觉效果更加美观。
03 高亮绝对值变化的条形图
相比之下,高亮绝对值变化的条形图(Highlighted Absolute Change)与嵌套条形图的结构类似,只是改用颜色突出当前与上期的差值。
深灰色条形表示“当前周期”数值;
在灰条基础上增加一段透明度较高的蓝/红色块,突出显示“当前”与“上期”的“绝对差值”;
标签文本直接显示在高亮部分末端,显示同比增减百分比和本期金额;
正增长用蓝色向上箭头,负增长用红色向下箭头直观区分。
这样的高亮处理方式既强调了数值间的变化,又不会让对比部分显得太突兀,尤其适用于需要将“变化量”本身作为视觉焦点的业务分析场景。在这些情境下,管理者往往希望第一眼就能发现哪些类别有显著变化,以及这些变化的幅度和方向。
Jacob 认为,这种做法比蜡烛图更加优雅,因为变化的部分被柔和高亮出来,不会因为差值很小而让图标可读性变差。此外,尽管图表整体占用的空间略多,但好处在于,标签不会被遮挡,且统一的对齐方式让阅读体验更加舒适。
04 并列条形图
并列条形图(Side by Side)采用将“当前”和“上期”分为两行并列显示的方式,使每个类别的数据都以两条条形紧邻排列:
“当前周期”(Current Period)和“上期”(Prior Period)分别用独立条形并列展示;
同一类别的数据被拆分邻近两行,标签显示同比增减百分比和本期金额;
同比增长与下降用蓝色/红色区分,标签紧随“当前”条形末尾。
与嵌套条形图(Bar in Bar)相比,这种布局更便于横向浏览同一时期的所有类别表现,比如快速比较所有类别的上期销售额或业绩。
Jacob 认为,虽然两者有些相似,但并列条形图在跨类别对比“上期”表现时优势更明显,因为每个周期数据单独成行,信息不会被遮挡。
不过,如果需要精确对比当前与上期条形的末端,嵌套条形图可能更直观。此外,通过在类别之间加入分割线,图表整体的可读性和分区感也得到了提升。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产品线多、数据周期多的业务分析,也适合在报表、管理层汇报等场景下对历史业绩进行全局横向梳理。
05 子弹图
子弹图(Bullet Chart)是一种更为常用且经典的对比可视化。之前,我们也曾分享过类似实现方法,具体可以查看:举个栗子!Tableau技巧:快速制作标靶图(靶心图)。
如下图,在这个图形中,每个类别的当前周期得数值用粗灰色条形表示,而上期数据则以一条细长的竖线(“子弹”)穿插在本期条形上,以标明上期或目标值的位置。
这使得报表用户能快速、直观判断当前业绩是高于还是低于上期。每条当前数据的末端,都有一个彩色方向图标,标签显示同比增长百分比和本期金额,便于同时关注绝对值和增长率。
在 Jacob 看来,子弹图因其简洁和易于解读而受到青睐,是对比展示“实际与目标”、“本期与上期”的经典之选。尤其适用于 KPI 追踪、销售目标实现等场景,可快速捕捉业绩动态。
不过,他也指出:在负增长的情况下,标签有时会被上期基准线挡住,略微影响阅读体验。
06 瀑布条形图
常见的瀑布图其实是竖向的柱状对比,而这里的瀑布条形图(Waterfall)是横向对比,并通过分段来展示“当前周期”和“上期”之间的变化路径。
在下图中,当前周期与上期的数值都用灰色横条显示,只是深浅不同;而周期变化则以细长的彩色横条(蓝色代表正增长,红色代表负增长)进行高亮,形成立体的瀑布效果。同比增长或下降的具体数值和百分比标签紧随变化条末端,让用户能一眼抓住不同类别的变化细节。
Jacbo 认为,瀑布条形图与蜡烛条形图在结构上相似,但为了让各部分分层更加清楚,特意缩小了变化条形的高度,从而避免与主条形混淆。同时,这样的设计对于横向瀑布图效果很好,但若采用竖向瀑布(分段累加的柱状图)则不太适合。
总的来说,这类图表适合业务过程中需要拆解环节、追踪增减原因的分析场景,无论是预算拆解、业绩归因还是成本收益分析,都能够高效传递过程性数据的增减逻辑。
07 方向箭头图
如下图所示,方向箭头图(Direction)以极简风格突出同比变化的趋势和幅度:
每个类别的数据用一根箭头直接表达:蓝色箭头代表正增长、红色箭头代表负增长,箭头的长度体现增减的绝对值,方向则明确区分业绩提升还是下滑。
每支箭头的末端都带有标签,标明同比百分比和当前金额,让趋势与数据一体直观展现。图表中的 $0$ 线作为增长与减少的基准线,使数据的分界清晰。
Jacob 在备注中特别提到,这种图表借鉴了 Steve Wexler 的解决方案,适合用在需要迅速识别各类别增减趋势和幅度的场景。
实际操作时,为保证正增长标签显示在右侧、负增长标签显示在左侧,需要对 x 轴范围做细致调整,这样低值类别的标签才不会错位。此外,如何有效表达零基准线也需要考虑。
不同的条形图设计,能极大丰富同比分析的信息表达。无论你更喜欢“嵌套条形图”的直观,还是“方向箭头图”极简的趋势表达,都能在这份精心整理的 Tableau 工作簿中找到灵感。
如需进一步探索实现方法,请通过浏览器登录 Tableau Public 下载工作簿。